农业农村部就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宗超)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受非洲猪瘟影响,现在规模猪场补栏比较慎重,一些小产户加速推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持续减少,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超过10%,按照六个月生猪生产周期推算,预计下半年猪肉供应可能趋紧,价格可能出现明显上涨。近期,农业农村部也要求各地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强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保障生猪生产平稳运行。
以下为实录:(来源中国网)
陈邦勋: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先生、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赵长保先生、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先生为大家介绍情况。首先,请魏百刚先生为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魏百刚:
女士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谷雨刚过,农谚讲“谷雨时节种谷天”,这是二十四节气的一句话,说明农业生产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大家对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问题比较关注。在此,我就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开局良好。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769亿元,同比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实际增长6.9%,延续了“双增长”的好势头。
一是种养业稳定发展。今年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好于去年,现在多处于孕穗抽穗期,再有1个月左右就陆续开镰收获,夏粮丰收基础较好。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供应保障充足,预计累计投入农机具2200多万台(套),供应玉米水稻大豆种子70亿斤。当前,南方早稻栽插近七成,东北地区已陆续开始整地播种,全国已播农作物3.5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25%。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趋缓,23个省整省解除疫情封锁,生猪生产和调运秩序加快恢复。一季度生猪出栏1.88亿头,同比减少5.1%;猪肉产量1463万吨,同比减少5.2%。奶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一季度牛奶产量625万吨,同比增加2%。水产品总产量1263万吨,同比增加1.2%。
二是农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继续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3000万亩,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以上。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意向调查表明,“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将继续巩固,市场紧缺的优质稻谷、专用小麦、优质饲草等面积有所增加,大豆、油菜等作物面积增加。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牛羊肉产量达到271万吨,同比增长1.5%。渔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实现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全覆盖,捕捞产量同比下降10.25%。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接近4万个。
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各地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认定20个,带动各地创建1000多个省级和一大批市县级产业园。前两天,农业农村部在广东江门区新会区召开了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会议,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来推进。一季度,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3.6%。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在节假日期间,到农家体验农耕乐趣、品味民俗情调、感知田园风光,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选项。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较快增长,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一季度食品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8%。乡村创新创业深入推进,返乡“双创”人员超过780万人。
四是乡村消费增长较快。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525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快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速2.7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438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超过城镇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增加,1—2月份进出口总额达到3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进口2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减少10.5%,特别是高端水果、牛羊肉等进口量明显增加,丰富了国内市场,有效满足了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面上推开。今年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安排70亿奖补资金用于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安排基本建设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并对一批整治成效明显的县给予奖励。各地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在由点向面有序推开。特别是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期间,组织村村户户搞清洁、干干净净迎春节,引导农民主动清理生活垃圾、村内塘沟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不良习惯,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稳定,价格季节性上涨,带动家庭经营性收入名义增长5.9%。外出务工总量和工资水平实现双增长,3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17651万人,同比增长1.2%;月均收入达到3996元,同比增长7%,带动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3,同比下降0.02。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意见,普遍建立了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断显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总的来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受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扶贫、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努力保持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全年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陈邦勋:
感谢魏百刚司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请记者们就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提问,提问时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魏百刚司长刚才提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请介绍一下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哪些?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魏百刚: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取得的成绩,总体平稳、开局良好的形势,确实也要分析面临的不确定、苗头性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稳定粮食生产难度加大。今年气象局预计,我国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大家也能感受到,去年冬天以来东北降雪量比往年少。粮食价格有所走弱,3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集贸市场均价同比下跌3.5%。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人工费在上涨,比如,3月份以来化肥价格连续5周上涨,累计涨幅3.3%。2月以来柴油连续两个月上涨,累计涨幅3.8%。自然灾害、价格下跌、成本上涨可能会出现“三碰头”,这样保持粮食生产的任务就非常艰巨。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要稳面积、稳政策、稳产量,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粮食生产。最近冬麦区要防范春旱,打好夏粮基础,东北粮食主产区要及早抗旱保春播,搞好农资供应,应种尽种、种足种好,保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5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018年的水平。
魏百刚:
二、生猪产能持续下滑。受非洲猪瘟影响,现在规模猪场补栏比较慎重,一些小产户加速推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持续减少,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超过10%,按照六个月生猪生产周期推算,预计下半年猪肉供应可能趋紧,价格可能出现明显上涨。特别是,猪肉是CPI当中占比最大的食品消费品种,猪价上涨对CPI走高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要保证生猪产能。近期,农业农村部也要求各地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强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保障我们生猪生产平稳运行。
三、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408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明显放缓,首次低于第二产业4.2%、第三产业7.5%的水平。这个问题要特别重视,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投资短板还是比较突出的,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这些都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拉动各方面投资,更多聚焦农业农村,来解决好农业农村的投资问题。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刚才魏司长提到今年一季度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据了解也存在种粮不挣钱以及就业难度大的问题。请问,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魏百刚:
请政策与改革司赵长保副司长回答。
赵长保:
感谢你的提问。刚才魏司长在情况介绍中提到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达到6.9%,增速继续保持两个“高于”:高于GDP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从这个速度来看,仍然处于中高速发展区间,仍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所以农民增收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农民收入要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的目标。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617元,按照翻番目标测算,未来两年我们只需要增长3.4%就可以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目前看,基本可以提前实现这个目标。但是也需要未雨绸缪,农民增收始终跟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农村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还面临一系列下行压力,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对农民的就业增收还是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还要做好各方面工作。
总体上预计,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各项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随着农村各类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态势在可预见的将来是可以保持的。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要夯实基础、综合施策。近期来看,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稳定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从一季度来看,农民家庭性经营净收入上一年是1449元,今年一季度是1535元,增收贡献率是从去年的34.3%下降到今年的33.4%,略有下降。所以做好农业的节本增效文章对农民家庭经营净收入增长非常有作用。下一步,继续推动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持续增长。
第二,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从1997年以后,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这个事关农民增收大局。工资性收入去年一季度是1843元,到今年是2009元。下一步,我们既要继续发挥传统就业渠道“稳定器”的作用,又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的粗加工、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发展平台,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建设,为乡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第三,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去年一季度农民财产性收入118元,今年是130元,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不大,但是潜力很大。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
第四,逐步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2019年一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从上一年同期的816元,增长到今年的925元。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体系,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消费环境,同样有助于稳定农民预期,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对农民增收工作而言是同样重要的。所以这是一篇综合性的大文章,我们将努力把这篇文章写好。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去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最近我们看到市场上猪肉价格涨幅较大。请问,目前我国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对今后一个阶段生猪市场以及走势将怎么判断?
魏百刚:
这个问题请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回答。
王俊勋:
首先非常感谢你对畜牧业发展的关心。去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今年4月22日,我国共发生了129起非洲猪瘟疫情。目前,疫情累计捕杀生猪达到102万头。今年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疫情30起,有23个省份疫情已经解除。总的来讲,疫情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但全国上下畜牧兽医系统正在努力把疫情防控工作抓实。非洲猪瘟发生后,各省、各地全力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抗击非洲猪瘟疫情。
一是强化了疫情排查工作。在已经发生的疫情中有80起疫情是主动排查发现的。各省加快了疫情确诊实验室建设,做到了疫情及时确诊。同时完成了首批11个快速检测试剂的筛选,为快速诊断提供了条件。
二是果断处置疫情,防止第二次扩散。疫情处置是做好疫病防控的关键措施,每一起疫情的发生省份都组建了省部联合工作组和疫情流行病调查队,现在已有119起家猪疫情查明了传播途径,同时在扑杀的过程中,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了资金6.3亿元补助经费。
三是加强重点环节管控,努力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对生猪及其产品调运进行严格监管,防止疫病猪从高风险区域向低风险区域流动,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切断风险最大的传播链条。在屠宰环节开展了非洲猪瘟检测,避免病毒污染猪肉流入市场。
四是加强宣传,科学引导社会舆论。通过主流媒体渠道及时公布疫情发生情况,介绍防控工作进展,多次组织专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解读,面向广大养殖场户开展在线视频培训,提振养殖户和社会公众的信心。
尽管非洲猪瘟防控做了许多的工作和努力,但是非洲猪瘟疫情对整个生猪产业的冲击还是非常严重的。在刚才的开场白中,魏司长作了简要说明。从现在的情况看,根据我部监测的数据,3月份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出现了“双下降”。其中,生猪存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8.8%;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21%。下降的幅度、速度之快,也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最大值。从消费情况看,正常年份春节过后猪价都是下跌回落的,但今年出现了相反行情,主要原因是前期出现疫情后,养殖户的正常补栏没跟上,可以提供上市的肥猪数量不足,导致价格快速上涨。我们对最近两个月的情况作了对比,3月第一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2.91元/公斤,同比上涨2.1%,这也是近两年首次超过上年同期水平。4月第一周,活猪价格15.15元/公斤,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上涨了17.4%,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36%。这里还有猪周期因素的影响,去年同期猪价处于下降通道,同比幅度大,是双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总的情况来看,猪价已经提前进入了上涨周期,我们预判全年猪肉产量会下降,后期生猪供应会趋紧,四季度活猪价格将会突破2016年的历史高点。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请问,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抓好产业扶贫?
魏百刚:
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高度关注,高度关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4月16日在重庆考察期间召开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立稳定脱贫机制,要强化产业扶贫。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韩长赋部长在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时,特别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硬任务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去年10月,中央巡视组对农业农村部党组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提出了反馈意见。农业农村部按照巡视反馈意见,逐项研究、逐条落实,专门制定了专项巡视的整改方案,确定了七个方面78项具体整改措施。同时制定了2019年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今年,农业农村部就产业扶贫方面以专项巡视提出的反馈意见为抓手,认真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门制定的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意见,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狠抓贯彻落实。
魏百刚:
第一,强化资金项目倾斜。农业农村部明确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的一些资金都要向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优先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对于下达地方的涉农整合资金加强调度和监管,推动地方更多地用于产业扶贫。
第二,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今年农业农村部专门制定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方案,准备全年举办10场以上产销对接活动,覆盖到所有的集中连片和深度贫困地区。现在产得好还要卖得好。今年4月已经在北京举办了首场对接活动,效果非常好,现场签约45亿元。同时,农业农村部还将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进一步完善全国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帮助贫困地区带贫的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进而带动贫困户增收。
第三,强化科技服务。好产品要有科技含量,就是要有很好的科技支撑。我们组织产业技术专家组,覆盖“三区三州”所有贫困县,其中对“三区三州”现在没有脱贫的县,中国农科院各安排了一个产业技术专家团,直接对接搞产业技术服务。今年,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一步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培训任务,提高培训比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整个工作部署都是把贫困地区作为重中之重、坚中之坚的硬任务来安排。
第四,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今年,农业农村部还将搞第六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明确要将贫困县数量作为各省名额评审的重要依据,优先支持考虑贫困地区推荐的企业。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也要向贫困县倾斜,还将举办五期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
这四个方面是78条整改措施的主要方面,我们还做了很多工作,近期将把这78条整改措施发布。结合这次专项巡视整改,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扎实的工作,来提高提升产业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谢谢。
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
请问,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魏百刚:
请政策与改革司赵长保副司长回答。
赵长保:
感谢你的提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推动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
一是推动出台纲领性文件。2014年,我们推动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涉农重大改革试点方案,就是《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2016年,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近年来,我们多措并举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动各地把改革工作做实做深做好。
二是积极开展改革试点。2015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共确定3个省、50个地市、279个县为中央试点单位,前两批129个县的试点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为面上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三是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国务院为此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清产核资工作,九个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文件。目前已有184.2万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清产核资数据在线报送。
四是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制度。农业农村部等三个部门出台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文件,去年首次为10个新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登记证书,集体经济组织有了全国统一的“身份证“。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5万个村完成了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集体成员3亿多人,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赵长保: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清产核资、股份合作制改革这两项硬任务,扩面深化、碰硬抓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按期完成清产核资。指导各省及时上报数据,上报总结报告。农业农村部将形成全国清产核资总报告,上报党中央、国务院。
第二,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再选择10个左右的省份、部分地市和县整建制开展试点,同时鼓励地方自主扩大试点,力争试点范围覆盖到80%左右的县级单位。
第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配合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落实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2万个左右村开展试点示范,制定实施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
第四,积极推动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组织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研究,就相关重大问题形成专题报告,为正式启动立法做好前期准备。
谢谢。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任务。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魏百刚:
谢谢关心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问题。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指导意见》,选择了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五类重要农产品,划定2.38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扣除粮食与大豆、油菜籽这些重要农产品的复种面积,共需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两区”是新时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我们测算过,把“两区”建成后,可保障我们国家口粮的95%,谷物能够保障90%,大豆能够保障14%,棉花能够保障60%,油菜籽能够保障45%,糖料蔗能够保障60%,天然橡胶能保障12%消费量。抓住“两区”就稳住了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护的基本盘。
“两区”划定工作是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几个部委共同推进实施的。在各地的配合下,去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首先把粮食生产功能区,特别是6亿亩水稻、小麦和1亿亩大豆,到去年年底,基本上完成。今年的安排是,一季度加快划定,近期还要召开会议推动这项工作,上半年基本上划完。现在,已经完成10.16亿亩,基本上达到96%。划完以后,还要建设好、利用好。
首先,实行“两区”精准监测,实现数字化地图,建立数据库,借助遥感等农业信息技术定期对“两区”范围内的农作物种植进行动态监测、精细化管理。其次,就是加快建设。大家都知道,到2020年要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完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与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重叠程度是极高的。要是把“两区”都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能达到按粮食算就是“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两区”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范围,现在农业农村部在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时,也主要以“两区”为主,以加强建设,夯实“两区”的产能基础。第三,研究“两区”支持政策。“两区”建好以后,地里种什么,还要靠政策引导,所以要抓紧研究,要推出“两区”的差异化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两区”目标作物的积极性,这块地原来划定的是水稻,就要想办法引导农民种水稻、种好水稻,不能种别的。我们想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民种植目标作物,稳定目标作物面积,稳步提高我们粮食以及重要农产品的保障水平。
陈邦勋: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参与支持。